PSO和G7两种认证工艺的比较分析

  G7工艺的特点

  印刷质量控制需要考虑实际生产环境下,检测的便利性及使用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工艺调节的便利性。G7工艺对纸白及青、品红、黄、黑、红、绿、蓝等七色色度规范要求和ISO 12647-2的要求完全相同,但没有对青、品红、黄、黑四色网点增大值做出规范,取而代之的是对25%处、50%处、75%处的黑色和青、品红、黄三色叠印灰平衡处的密度值和a*、b*值做出规范要求。具体测量时,G7工艺只需测量灰平衡密度和a*、b*值,从人工检测的便利性来说,G7工艺相比PSO工艺效率高出了许多,对于人工定点检测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采用扫描式测量测控条,则无所谓多测几个色块,G7工艺的这方面优势就意义不大了。G7工艺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陷。

  (1)印刷过程中,25%处、50%处和75%处三色灰平衡的颜色复制效果相对于单色的网点增大而言受更多因素影响,包括网点面积、墨量控制、油墨乳化程度、油墨本身的透明度等,这使得印刷中会过度关注三色灰平衡的密度和a*、b*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不符合,需根据一次印刷的灰平衡检测结果,通过调节RIP补偿曲线,使灰平衡的呈色效果符合规范。一方面很难保证这次印刷中灰平衡的乳化控制、套印控制等影响灰平衡的工艺条件是规范的;另一方面,以后的印刷过程中也很难保障影响灰平衡的工艺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RIP补偿曲线不可能经常改,对于灰平衡不稳定的印刷机来说,根据一次灰平衡检测值来上海vi设计公司修正RIP补偿曲线显然是不恰当的。

  (2)G7工艺主要是根据灰平衡的密度和a*、b*值偏离标准的大小,通过修正RIP补偿曲线,调节三原色的网点增大值来调整灰平衡的表现,有可能为了满足灰平衡的规范表现,破坏了一次色和二次色阶调的平滑再现。例如,一幅采用单张纸印刷机、根据G7工艺校正RIP输出曲线后印刷的P2P测试图,经过测试已符合G7工艺认证的要求,不管是灰平衡表现(图2c),还是灰平衡阶调分布(图2a)和黑色阶调分布(图2b)都表现良好,但从图2d的网点增大曲线来看,网点增大曲线不够平滑,品红色和青色在40%处、黄色在70%处、黑色在55%和60%处存在面积增大的跳跃,会引起阶调的突变。而一般印刷品的画面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灰色部位,关注点位往往是人物的肤色等,阶调的细腻、平滑过度很重要。

 

 

  (3)相比于PSO工艺的检测控制,G7工艺虽然减少了测量次数,但测量得到的灰平衡颜色特征因为影响因素更多,反过来也更不方便于用来指导控制生产。有时为了界定哪一色的网点表现存在问题,仍需要测量单色的网点大小。

  

相关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PSO和G7两种认证工艺的比较分析)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PSO和G7两种认证工艺的比较分析)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PSO和G7两种认证工艺的比较分析)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