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知识

  做好准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设备贵在实用,重在管理。机器的性能、精度再怎么好,如果没有建立好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好端端的机器可能没用多久,就出现这里磨损那里损坏而成为一台破机器,不能发挥作用。不可否认,现实中可能难免有个别员工为了片面追求产量,忽略了机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或超速开机生产或不按要求加油,对机器存在的小毛病不停机进行检查和处理,而是勉强让机器带病运行生产,这都是设备管理上的真空造成的。因此,要避免和消除这种不良状况,工厂必须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一系列严密的管理措施,主要做法有:
  1.选用合适的员工去操作性能先进的机器。技术含量高的新机器采购后,一定要选择思想素质好,头脑比较灵敏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员工去操作,这是关系到机器的生产效率和完好率,能否得到正常发挥和提高的根本问题,是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中应该注重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
  2.对机器的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对上机操作的员工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员工了解和掌握机器的性能,熟悉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操作要领和调整方法,规范设备的操作,防止和减少因为员工的操作不熟悉而使设备非正常损坏。
  3.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在日常生产中,要注意对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考核,并且要将其纳入与经济挂钩的轨道,对设备用得好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设备使用和保养工作做不好的,出现非正常损坏的,给予应有的经济惩罚,才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
  4.对设备发生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设备发生事故是生产中常见的情况,设备事故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事故,一种是非正常事故。但是,不管是哪种性质的事故,一定要进行原因分析,查明事故的源头,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一般正常的事故主要是由于设备使用久了,各部件使用老化、磨损、疲劳等引发的。而非正常事故则是由于操作者人为的因素引起的,如机器调整上失误、操作上的不谨慎、机器润滑部位长期没有润滑或异物卷进机器等。所以,只有当设备的事故原因查明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惊醒纠正和预防。
  5.设备修理等级的确定。对设备进行局部小修,是对某部位进行简单的修理、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的部件,调整设备的局部机构,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到下一次计划修理时间。设备的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部件,使中修后的设备技术性能与大修基本相同。设备大修是需将设备大部分拆开分解,对所有老化、损坏、磨损、生锈、腐蚀并且已经丧失正常的工作性能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或修复(包括车、刨、镀等工艺),使大修后的设备基本恢复生产所需的性能。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和重要措施,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设备的一些部位进行润滑、清洗、调整或更换磨损部件,这是防止设备事故的重要措施。对设备上的一些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一定要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机器有的部位要定期检修,如磨损的齿轮、瓦楞辊、轴承、轴瓦等要害部件。
  6.建立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是十分必要的,设备的原始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电路图等要专人妥善保管,机台只能使用复印件。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及其修理方案;故障的特征、原因和事故隐患等都详细地记录到设备档案中,这样便于今后的修理和做好预防工作。
本文出处:印刷厂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门搜索 印刷   生产设备   管理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印刷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知识)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印刷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知识)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印刷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知识)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