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之印刷过程控制

    众所周知, 色彩管理的目的是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调整和管理颜色, 以保证在输入、显示和输出的整个过程中保持颜色的一致性, 最终实现颜色的忠实再现( 即所见即所得)。那么, 怎么快速高效地实施色彩管理呢?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可测量的、可重复的过程控制体系, 对印刷原材料、相关设备及环境进行规范的控制, 对印刷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流和信息流进行优化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色彩管理简介
1 . 色彩管理的定义色彩管理是对色彩信息进行正确解释和处理的应用技术。被人们公认为实现颜色的忠实再现、可重复地获得稳定的颜色的最有效的方案。在对彩色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整个工艺流程中, 色彩管理系统保证了图文信息在色彩失真最小的前提下, 色彩从一个设备的颜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设备颜色空间的过程中的一致性。
2 . 色彩管理的工作流程
进行色彩管理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C: 校准( C a l i b r a t i o n)、特性化(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转换( C o n v e r s i o n ) 和检查( C h e c k )。
① 校准。这是做好色彩管理的基本条件, 指调整每个设备如显示器、扫描仪、数码打样机及印刷机等到标准状态, 确保其达到或精确到生产厂家的规范上, 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确保其表现的颜色达到或接近通常的标准。校准是色彩管理的基础和工作的起点, 其目的是为了将设备校准好后并让其稳定地运行, 而设备的稳定性是色彩管理能够做好的基本条件。因此, 校准在色彩管理的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② 特性化。指在经过校准的设备上输入或输出标准色标, 然后对这些色标进行测量, 根据获得的数据来确定设备的颜色表现特性, 建立颜色特性文件( I C CP r o f i l e)。目的就是确立设备或材料的颜色表现范围,并以数学方式记录其特性, 以便进行色彩转换之用。特性化是色彩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是进行色彩管理的前提条件。
③ 转换。指将图像或者其他对象的颜色由一个设备的颜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设备的颜色空间, 目的是为了获得在视觉上基本一致的颜色。
④ 检查。即各个设备之间色彩匹配的检查与评价。
三、基于色彩管理的印刷过程控制
1 . 控制印刷物料的稳定性
物料的稳定性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前提, 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 严格控制印版、显影液、润版液、纸张和油墨等印刷物料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保证稳定的印刷物料是实施色彩管理的前提。原版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晒版质量, 要晒制出高质量的印版, 首先必须具有高质量的原版作保证。显影液和润版液的配置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 并且定期对其状态进行监管,监管内容见表1 。纸张和油墨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因此,对纸张和油墨稳定性的监管尤为重要, 纸张和油墨分别按照I S O 1 2 6 4 7 – 2 和I S O 2 8 4 6 – 1 相关标准进行监管。
2 . 控制印刷设备的稳定性
稳定的印刷机器状态是获得高质量和稳定的印刷品的有力保证。印刷机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 保证机器始终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以确保印刷的均匀性及重复性, 从而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针对色彩管理,C T P 制版机和印刷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C T P 制版机可以通过输出印版的方法对其进行校准, 分析并调整输出网点面积率, 使其获得线性化的输出结果。印刷机可以借助G A T F 或G 7 的测试方法进行状态评价与校正, 从而保证印刷机的稳定性。
3 . 控制印刷环境的稳定性
稳定的生产环境对印刷保证质量的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印刷车间需要严格控制温湿度( 如表4 ),车间温湿度的变化会导致纸张变形进而引起套印不准、影响水墨平衡和墨迹干燥等问题, 最终影响印刷质量。
4 . 控制印刷质量的稳定性
稳定的印刷质量可以通过保证稳定的网点转移和稳定的油墨量来实现, 稳定的网点转移可以通过保证稳定的印刷条件来实现, 稳定的油墨量可以通过控制地密度或色度来进行控制, 如G 7 的过程控制方法。
G 7 是以C T P 计算机直接制版和分光光度测量为基础, 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印张上中性灰平衡的测量与控制, 以亮调反差H C ( H i g h l i g h t C o n t r a s t ) 、亮调范围H R ( H i g h l i g h t R a n g e) 和暗调反差S C( S h a d o wC o n t r a s t ) 为控制重点,以中性灰印刷密度曲线N P D C( N e u t r a l P r i n t D e n s i t y C u r v e) 来匹配图像视觉效果的新印刷质量控制方法。
G 7 测试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印刷时按照表3 的I S O 标准油墨颜色标准对C M Y K R G B 进行控制, 达到要求后在相同状态下印刷1 0 0 0 张封存,待样张干燥后,抽取合适的样张, 利用E y e o n e P r o 或E y e o n e I S I S测量样张上的P 2 P 标版的数据, 然后人工手动( 利用G 7 F a n G r a p h 图表, 如图一) 或者借助I D E A l i n k T MC u r v e 软件来绘画中性灰印刷密度曲线N P D C, 并计算调整输出补偿值, 获得新的R I P 曲线。
第二次是印刷调用第一次印刷后获得的R I P 曲线输出的特性化测试版, 首先对C M Y K R G B 进行控制, 达到I S O 相关油墨颜色标准( 见表3 ) 后, 再对灰平衡进行控制, 使H C 、H R 和S C 达到G 7 的要求( 见表5 )待印刷样张的各项控制参数符合要求并且印刷质量稳定以后,抽取符合要求的样张测量I T 8 . 7 / 4 数字标版的数据。根据I T 8 . 7 / 4 的测量结果,就可以制作反映印刷机实际情况的特性文件( I C C P r o f i l e), 为色彩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四、结语
色彩管理的实施应该是基于稳定的生产条件的, 即要求印刷物料、机器状态和环境等保持稳定。建立一套最优化的过程控制体系, 保证稳定的生产条件, 不仅有助于色彩管理的实施, 还可以保证色彩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 促进印刷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关热门搜索 色彩管理   印刷厂   上海印刷厂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色彩管理之印刷过程控制)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色彩管理之印刷过程控制)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色彩管理之印刷过程控制)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