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中国出版业的支点在哪里

  近日,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开幕。为期5天的展览吸引了来自全球78个国家的参展,汇聚了中外出版业的中坚力量。在本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与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一同就“中国出版业的支点在哪儿”展开了讨论。在现场,二位嘉宾分别针对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出版业的核心价值等受众关心的问题相互交流意见、碰撞观点。讨论结束后对二位嘉宾进行了独家专访。
  资本市场紧盯出版业——这块让人眼馋的“大肥肉”
  中国出版业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逐渐呈现昂头之势。过去三年,中国出版业整体指标平稳增长、规模逐渐扩大。仅就2013年而言,中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额达到18246亿元。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出版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之大、分量之多。
  “我们出版业的人士一定要警惕资本和技术对出版业的冲击”中国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如是说。林阳的话是针对自2007年以来资本市场对出版业的一次次“猛攻”而说的。从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再到新科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出版业变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称其为一块大肥肉也毫不为过。
  “大家记得吗?汉王上市的时候声称要终结纸质书出版,汉王来了……现在汉王在哪儿呢?”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在现场显得有些激动。诚然,随着中国出版业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前进、资本市场也形塑着当下诸多文化行业,当初虎视眈眈的“行业大头”中并不只有“汉王”一家。如何才能规避资本风险、找到出版业发展的真正出路,恐怕还要专注于出版业的核心价值与力量。
印刷资讯
  铭记出版业的核心价值和力量——内容为王
  “我2001年曾参加一个关于E-book的研讨会,当时会场上可能做出版的就我一个,剩下的都是运营商和做E-book的技术商,当时那个会上,可能因为就我一个出版社,慢慢声音就高起来了。他们在争怎么把出版业据为己有,当时眼睛都是放光的……后来,我在思考他们没有知识产权怎么做呢?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那会特别熟悉的大名头全都不存在了,可是我们还在,为什么呢?内容在我们手里。”林阳的话一语道破出版业的核心价值:内容。谁真正拥有内容,谁就占据核心力量。任何形式的出版方式,不论是纸质出版产品的还是数字化的产品,其得以彰显价值或广泛传播的就是内容——无论时代怎么变、无论载体如何化,内容依旧为王。
  洞悉成功案例——《于丹论语心得》的版权输出
  “国家进行‘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工程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们在图书版权原来在1:10的巨大贸易逆差下面,把这个局面扳回……现在据说中国的出版业已经属于全球第二了,(是)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但也有人说我们比德国的市场还小,属于第三。”顾青如数家珍般道出了中国出版业的成绩。
  的确,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在世界图书业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顾青认为在当下谈及版权贸易的时候不能光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图书的价值或者说质量直接取决于有多少人读、产生了多少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书局近年来相对成功的版权输出案例就是《于丹论语心得》。
  据顾青掌握的数据:《于丹论语心得》在全世界一共签了35个合同,涉及到29个语种,已出版了31版。这本书基本上把世界上所有语种基本都覆盖了(如色列语、冰岛语)。全球现销量超过30万册,其中法文版上了法国的畅销书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了力量。顾青介绍,《于丹论语心得》的创新点是于丹老师的内容能够被大家接受。
  谈中国古代的东西,为什么被欧美人关注?问题的核心是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是文化是什么模样。一个国家要崛起振兴,经济要腾飞发展,背后必有文化因素。这本书以国际通行的方式给了世界一个诠释。
  或许在业界欢呼中国出版业的“春天来了”的当下,扎扎实实地做好内容、用国际化视野看待问题、用谨慎的态度去规避资本风险,这才是人们亟需找寻的中国出版业的支点。
更多:印刷资讯上海印刷厂 为您整理提供
相关热门搜索 印刷资讯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争鸣:中国出版业的支点在哪里)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争鸣:中国出版业的支点在哪里)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争鸣:中国出版业的支点在哪里)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