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鸿图不失真性情

 他出身清贫教师;

  他几度大起大落;
  他重义轻利,一诺千金;
  他胸怀大业,造福一方。

  他所创办的企业,以1.3万元的资本从三间小瓦房中走出,十多年后,这家企业已经拥有固定资产3.5亿元,占地180余亩(另有300亩的新厂区正在建设中),在“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上的名次从2005年第100名上升到2007年第62名,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年产值增长了3倍。

  这个“他”,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山东鸿杰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现年48岁的山东大汉刘杰。

  刘杰出生在北京,三岁时跟随父母从北京的石景山钢铁公司迁回老家—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尽管家庭管束严格,年少的他仍然调皮而又倔强,眼看刘杰成长的人恐怕不会想到,经历若干年的风风雨雨后,刘杰不仅仅是董事长、人大代表、“山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更成了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尽管这个论断可能有些唯心主义,但从刘杰身上你会发现,这些变化,或者说是硕果貌似偶然得来,实则是他人生道路收获的必然。

  由教而商因偶然

  如果不是因为个性太过豪爽,刘杰也许到现在还是一个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

  1978年,18岁的刘杰高中毕业后做了两个月的建筑工人,然后考上了村里的民办教师,那一天“是1978年10月10号”,刘杰对这个日子记得格外清楚,“我正式做了老师”。上世纪70年代末,民办教师是一个收入虽谈不上丰厚,但也算相对稳定的职业,刘杰就这样在村里的小学度过了4年平平稳稳的生活。但是随着第一个孩子的降临,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妻子产假只有三个月,几经权衡考虑后,刘杰打算辞掉民办教师的工作,到妻子所在的造纸厂工作,以便能够两个人轮流照顾孩子。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刘杰的命运。他遇到了一位相熟的教师,对方得知刘杰的难处后,便邀请他到唐山镇镇东小学工作,并特意点明可以有时间照顾孩子。既不用放弃教师工作,又可以解决实际困难,刘杰当然满口答应。

  到唐山镇镇东小学以后,刘杰当上了主导教师,也就是小学校长。众所周知,教师是那个年代里的“文化人”,尤其在农村,更是极其受人尊重,更不用说是一校之长。不过校长这一身份给刘杰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尊重和荣誉,说起来有点令人难以想像,这个职务几乎陷刘杰于破产的境地。破产的原因竟然是简简单单的“吃饭”问题。不知是学生家长们对校长过于尊重,还是刘杰性情豪爽,交游广阔,总之在唐山镇镇东小学的几年里,刘杰不断受到家长们的“赴宴”邀请,山东自古又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凡事讲究“礼尚往来”,因此刘杰每次吃饭时总要带上一些拿得出手的礼品,比如当时流行的价值三五元水果罐头等,听起来这笔钱并不算多,但是以刘杰20多元的月工资来算,却也并不是个小数目。就这样几年过后,刘杰发现自己反倒欠下了不少外债。

  刘杰是个讲信誉,重脸面的人,这笔需要不吃不喝二十年才能还清的债务让他焦急起来,也是,家里有年幼的孩子需要养育,工资却连还债都不够,“这教师该怎么干”?当时的领导了解到了刘杰的困难,便允许他在学校里边开设小卖部,卖一些学习用品和副食品来补贴家用。没想到小卖部的收益出人意料地好,刘杰连用几个“很不错”来形容,“只一年就基本还完了债务”。这个小学校里的小卖部,成为了刘杰开创印刷事业的第一块踏板。

  大起大落坎坷多

  小卖部经营的成功激活了刘杰骨子里的商业天分。小试牛刀后,他便不再满足于一年几千元钱的收入。刘杰开始琢磨起哪些生意更能赚钱,他跃跃欲试地准备把生意做大,但这时他考虑的是可以通过“倒买倒卖”获利最快的商业流通领域。经过考察后,他把目标放在了茶叶上面。最初刘杰抱着小本经营、谨慎试试的想法,投入并不算多,“总共借了3万块钱”,刘杰用这笔钱投石问路,没想到旗开得胜,竟然净赚1万多元。刘杰一下子成了那个时代最为人羡慕的“万元户”。第二年他开始放大胆子,东拼西凑了5万元钱南下福建购买茶叶。这一次刘杰托关系找到了一个感觉相对牢靠的茶场,为了保证茶叶质量,他和同伴轮流蹲守茶场,监督茶叶从采茶、炒茶到装车的每一道工序。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集装箱的茶叶运回山东后,顺利地分销到了全国各地,这一次刘杰居然赚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十多万元,下一年如法炮制后,刘杰又获得了翻倍的利润。期盼着能做大事业的他开始酝酿一次更大的收获。

  如果不是在1989年遭遇的那场商业欺诈,刘杰也许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而不是企业家。当然,印刷行业也会少了山东鸿杰印务有限公司这么一个耀眼的明星企业。

  1989年,刘杰怀揣34万元又一次来到了这个茶场,准备放手一搏。与前几次一样,刘杰和同伴不眠不休紧盯茶场完成了茶叶从炒制到最后运上火车的全过程,本以为这次能大赚一笔的刘杰,回到山东卸货时才发现,一车皮的特级茉莉花茶居然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最次的茶叶渣。用“晴天霹雳”这样的词来形容刘杰当时的感受恐怕并不为过,因为那30多万元中除了刘杰积累的全部家当外,还有二十多万元的借款。虽然后来刘杰托关系找熟人,动用司法程序扣下了茶场6万元的货物,但还是有28万元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被骗得一塌糊涂”,刘杰形容那时的自己。

  正当刘杰为怎样还清债务一筹莫展之际,他在火车上偶遇的一个同乡,帮助刘杰敲开了印刷的大门。同乡是桓台县造纸厂的销售员,见多了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得知刘杰的遭遇后便说,商场上的欺诈太多,造纸厂也经常遇到发出去几个车皮的货,最后连影子都找不到的事情,劝刘杰不要再从事商业。他提供了一个改变刘杰人生道路的信息:“我们造纸厂有一套印刷设备,正好要卖,你把它买过去该多好!”刘杰一听来了精神,“什么设备,多少钱”?最后,刘杰用1.3万元买下了1台铅字排版的印刷机、1台装订机、1把裁刀,外加价值2000多元的纸。就这样,在3间破陋的小瓦房里,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杰打下了他印刷王国的第一块基石,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1991年的4月28号”。

  刘杰把印刷厂挂靠在唐山镇中心学校名下,起名叫做“唐山镇中心学校印刷厂”。印刷厂最初的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后来得到附近另外一个印刷厂的帮助才渐有起色,“靠给学生印作业本,一年也就挣个几千块钱,够给工人发发工资”,但是在外人看来,刘杰仍然是那个做茶叶生意发了财的“大富翁”,性格要强,不愿失信于人的他说那个时候自己完全是强撑着来做印刷厂,就连买设备的钱也全部是借来的,别人并不知道他“赔得一塌糊涂”。

  经营印刷厂的收入虽然比不上从事“倒买倒卖”的商业挣钱来得快,但是它的一大优点是收入比较稳定,运营风险小,“那个时候印学生作业本由学校包销”,各方面的费用又少,刘杰很快积累下了扩大规模的资金,在5年时间里引进了6台铅印机,迅速将唐山镇中心学校印刷厂做到了县里的前三名。

  那个时候的刘杰很快乐,“很爱交朋友,也爱玩”。6台铅印机不用费很多心思,一年便能印出一个万元户。至于事业,刘杰还没有太大的打算,只是完全凭商业本能往前走。但是在印刷厂买进1台01机以后,刘杰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经营上的压力和先进设备对一个企业的意义,“01机大活做不了,小活吃不饱”,为了喂饱这台设备,刘杰想方设法托门路找关系寻找活源。最后他找到了一笔承印车票的活,为客户印刷了价值20多万元的车票,却没有与对方签订合同,对方只是用多少提多少,前后累计刘杰只收回了3万多元的货款。饥不择食的结果是“把那几年挣的钱又赔了进去”,刘杰第三次两手空空,负债累累。不过这次挫折对已经经历过人生起伏的刘杰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只不过更进一步锻炼了他的坚毅个性和抗压能力,毕竟机器还在,人也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真正让刘杰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是他在1998年初遭遇的那场车祸。当时恰逢农历年的年底,工人们都等着工资置办年货过春节,刘杰和一个客户到客户的客户那里去收一笔8万元的货款,结果在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不仅轿车报废,同去的客户也当场死亡,刘杰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锁骨折断,面部多处受伤,除了8万元货款打了水漂以外,刘杰还赔偿了死者将近10万元,加上报废的汽车。刘杰的印刷厂又一次遭遇灭顶之灾。尽管遭遇了如此恐怖和令人难过的事故,但是刘杰只在医院住了4天,就缠着绷带,打着石膏回到了厂里。问起这么快就上班的原因,这个刚强的山东汉子没有过多闪光的语言,他只是强调,“因为工人在等我发工资”。这次挫折之后,刘杰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厂子的将来,他决定要踏踏实实地把印刷当作一生的事业来经营,印刷厂也由此走入了稳步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从1台01机扩展到2台,又增加了1台08机,同时也咬紧牙关一点点还掉了因车祸欠下的30多万元外债。在刘杰的眼中,信誉无价。印刷厂以后的发展道路也验证了刘杰说过的话,“我说过的话从来没有食言过”。

  他的从商经历可以看作是在“下海”浪潮滚滚袭来的年代里,那些白手起家商人们的缩影。他没有背景,没有资本,从为还清因“吃饭”欠下的外债起步,经历了几度大起大落的轮回,其间得意过,失败过,甚至绝望过,但是无论经历什么挫折都不曾失去的,是渴望致富的愿望和敢于尝试、无悔付出的勇气与智慧。这些人有的沉下去就再也没浮起来,而有的则像刘杰一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不服输的气魄终致“守得云开见月明”。

  重义然诺得“鸿杰”

  刘杰性格倔强,只要想做的事情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在印刷厂发展渐入正轨后,刘杰开始琢磨如何把企业做大,这一次他看中了破产的桓台县织布厂的70亩地,法院拍卖价格78万,可是尚欠几十万外债的刘杰出不起这笔钱,他就有事没事围着这片地溜达,思考用什么办法能拿下这片地。最后他找来了在西安书市上认识的朋友,人称“文教图书分销王”的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鸿。任志鸿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块地值得投资,同意借钱给刘杰买下它,却只愿意借给刘杰50万元。任志鸿这么做不是因为他拿不出剩下的28万,也不是因为他不够朋友,而是为了刘杰能够自主发展。“剩下的28万你自己想办法”,刘杰复述小他5岁的任志鸿“教育”他的话,“你依靠我过了今天,过了明天,你依靠谁过你这一生呢”?

  当时任志鸿和刘杰之间的合作还非常少,可是刘杰就拿准了任志鸿应该能借给他钱,“第一是缘分,第二是可能他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刘杰最终没有辜负这份惺惺相惜的情意,他筹齐资金后终于买下了那块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关键的50万元,刘杰的印刷厂才能从两台01机、1台08机逐渐发展到4台轮转机、7台圆盘包本机,在厂房日渐紧张后,又往前扩充了40多亩地,盖了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大车间,陆续又引进了6台轮转机,1条TSK装订联动线和2条马天尼装订联动线,以及其他大型设备。

  饮水思源。重信用、讲义气的刘杰牢牢记住了任志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为此在2001年印刷厂改制的时候,刘杰把新公司名字取名为“鸿杰”,并把任志鸿的“鸿”字放在了自己名字的前面。
经过多年的起起伏伏后,鸿杰终于迎来了爆发增长期。从1999年整体搬迁算起,鸿杰的占地面积已经从22亩增加到了180多亩,在设备上除了轮转机和胶订联动线之外,还拥有高斯M600八色商业轮转机1台,海德堡四色胶印机7台,海德堡CTP1套,海德堡斯塔尔自动折页机4台,全自动覆膜机2台,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8亿元。

  上演了一出令人惊心动魄白手起家的大戏后,民办教师出身的刘杰在实践当中逐渐成长成了一个有气度、有胆略、有担当、有追求的企业家,而不再是个仅求一己温饱的普通老板。

  气度胜人,胆略过人

  面对鸿杰在短短几年当中取得的飞速发展,赞叹者有之,眼红者有之,质疑者有之,拆台者有之,但刘杰一概不为所动,他不再像几年前一样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他努力使自己一日比一日平和、沉稳,虽说还无法达到“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脱境界,倒也能“宠辱不惊,毁誉由人”。

  有人把鸿杰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归结于大型设备引进得多,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前,记者原本已经做好了迎接直性子刘杰“劈头盖脸”反击的准备,没想到他沉吟片刻后,冷静而又慢条斯理地给出了他的答案。刘杰认为这种想法既正确也不正确,“正确的是没有机器怎样干活,没有机器怎样能增加收入”?但他并不盲目相信先进机器的作用,“干得快不如砸得快”,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的产品质量,“争取一个客户可能需要5年,但是砸掉这个客户可能只需一天”。在他看来,出色的后期管理才是拓宽企业成长空间的充要条件。

  与引进设备相关的是对鸿杰业务量能否饱,以及对企业面临风险的担忧。对于前者,刘杰信心满满,“只要你把产品质量抓好,把企业管理做好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情!”谈到企业风险,刘杰拿自己经历的前几年印刷行业的好形势来做对比,“2001年的时候鸿杰不到100人,现在鸿杰已经有600人,但是获得的利润和6年前却差不多”,接下来刘杰亮出了自己对形势的独特看法,“在印刷业处于低谷期的时候,一定要稳和快”。稳的办法是暂缓引进新的大型设备,“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把目标放在市场拓展和内部挖潜方面。尽管鸿杰经历了一个业绩飞速上升的时期,但是刘杰并不盲目地追求把企业迅速做大,“鸿杰不要做大,要做强,我只要做强了,自然就会大了”,富有生活智慧的刘杰把这比喻为“有多大荷叶才能包多大粽子”,“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只要瞄准高附加值市场,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我就不相信自己干不好”,刘杰斩钉截铁地说。

  谈到鸿杰的“快”,刘杰不期然地显露出了咄咄逼人的锋芒,“市场是抢来的,你要不走在前面的话,就必然落后”。许多企业经营者在事业上面对巨大压力时,常把这一情形形容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刘杰更进一步,他把面前的路比喻成一道永远无法静止的斜坡,“一个球是不能在斜坡上静止的,它不是前进就是倒退,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长就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况且已经有别人走在了你的前面,所以你的目光必须要放得比别人更加长远”。

  为了实现快的目的,刘杰把眼光投向了国际高档书刊产品市场及相配套的包装业务。面对国际市场,鸿杰已经蓄势待发,从去年开始,刘杰着重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不仅带领经营骨干参加了2007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还准备在香港开设分公司。“鸿杰要想尽一切办法拿到外单”,不过刘杰看中的并不仅仅是外单的丰厚利润,“外单不只是对企业产品要求高,更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鸿杰要通过承接外单来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精品包装印刷是刘杰心中下的又一盘棋,在他看来,要想把书刊产品做到极致,离不开良好的包装配套设备,同时北方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包装市场也让他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刘杰在新厂区的规划里为包装项目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从新厂房的空间设计规划就可以看出,鸿杰不但在书刊上要做起来,在包装项目上也一定会做强做大”。

  敢于担当,不懈追求

  让刘杰能够不断沉静下来的重要原因,是他从人生课堂上学到的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遵守的真谛——信誉。在他眼中,信誉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有了信誉,才能担当起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
信誉其一是“正气”,这也是刘杰所倡导的鸿杰精神之一。具体来讲,所谓“正气”,就是坚持守法经营,违法违规的业务不干。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刘杰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因“抄近路”而一夜暴富,却最终并未落得好归宿的事情。因为身上承担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及数百名员工的长远利益,刘杰把“正气”列入了鸿杰所信奉的精神信条当中,这在印刷行业是极为罕见的。

  信誉其二是质量,这是任何一个印刷企业立足的根本。如果没有质量,客户的利益无法保证,企业信誉自然无从谈起,又怎能谈更大的发展。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鸿杰深化内部管理,这几年间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巩固产品质量。2005年鸿杰借引入ISO质量体系认证的时机,推行《质量跟踪卡》制度、三检制度和签样制度,以及5S管理体系,将公司的发展带入了正规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全体员工也受到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2006年鸿杰又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修订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并试行质量听证会制度。在2005年重视节约降耗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鸿杰进一步从制度上和精神上采取措施来深化企业成本控制,这些措施行之有效地推动了鸿杰在质量管理工作上的进步。

  信誉其三是诚信,这也是重义轻利的刘杰历经多次险境仍能上演“绝地反击”的重要法宝。在他数度破产并负债累累的年月里,如果借钱不还,会使他背上不讲信用的恶名,也就不会再有人相信他。同样,在企业的经营当中,刘杰最看重的是诚信造就的鸿杰名誉,是刘杰的形象,而不是赤裸裸的金钱。每年的七八月份,对书刊印刷厂来说,都是大忙时分,鸿杰在去年的7月份遇到了新合作不久的客户,高等教育出版社临时加印的一批急活——要鸿杰在一周内完成40万册的加工任务。按照正常的生产计划,鸿杰是无法完成的,最后刘杰拍板决定,用公司新上的八色商轮来印这批双色活。很显然,八色机印双色活不仅浪费大,成本也高,这铁定是一笔只赔不赚的买卖,但刘杰的想法却是,“即便赔钱也要保客户”,否则企业的信誉就会丧失,在你的时间安排有富裕的时候,人家也未必就会信任你。将心比心,刘杰用普通人的感情来经营事业而不是用经济杠杆来衡量每一笔业务。这样做的结果是刘杰虽然损失了眼前的利益,却赢得了人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在视察进度时给了鸿杰这样一句评价:鸿杰这个合作伙伴不能丢。

  在鸿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之后,重感情的刘杰在用人的问题上曾数度遭遇伤害,他很不理解,问自己的培训老师,“为什么我对谁好谁却背叛我”?在这里,他用的是只有在感情关系中才会用到的词汇:背叛。老师却把刘杰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说刘杰没有用心做事。最初听到这句话时,刘杰非常不理解,但是在企业的经营当中,他逐渐悟出了用心做事的道理。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鸿杰的人才培养问题颇为特殊,周边逐渐涌现的印刷企业也不断从鸿杰挖走人才。他开始转变人才培育措施,从最初的以物质待遇为主,转向物质和精神并重,力图以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来团结人才。

  在物质上,刘杰一贯重视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赚钱不能只为自己”,是刘杰对这一做法的解释。在最低月工资标准仅为540元的桓台县,2007年鸿杰员工的年平均工资已经超过1.4万元,鸿杰还在2006年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两栋高标准的宿舍楼,一共66户,住宅楼水、电、暖、天然气、电梯一应俱全。刘杰最初打算“让员工象征性地交点钱去住”,但是现在他的想法是彻底担当起责任,“要把产权无偿全部交给对鸿杰最负责任的员工”。在精神上,他逐渐重视对员工的锻炼和培训,不仅针对技术骨干、新员工、班机组长和后勤管理人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还输送多批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到国外开阔眼界,“你必须对员工的成长负起责任,付出和回报是相辅相成的”。刘杰牢牢记住了老师“要用心做事”的警示,“干什么事情是用心去做的,而不是嘴巴”。

  企业逐渐壮大,刘杰的心事也越来越多。在没有应酬的时候,他总是早上五六点钟到公司,因为身上的压力和责任迫使他必须一日比一日勤奋。“桓台当地已经有很多每天交税100多万的企业”,如果做不好企业,不仅“无颜见江东父老”,更重要的原因是,“做企业已经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为员工和社会负起我应尽的责任”。

相关热门搜索 人物专栏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刘杰:鸿图不失真性情)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刘杰:鸿图不失真性情)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刘杰:鸿图不失真性情)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