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如何顺应供应侧改革

纸占到这部分用纸的72.88%。
  时至2013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折合用纸量695.24万吨”,与2011年相比下滑了3个百分点,报纸的用纸量占比也相应下滑至这部分用纸量的69.4%。
  时至2014年,“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11740.2亿元”(见2015年7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但进一步细分,我们可以看到:该年报纸总印张降低8.8%,期刊总印张降低5.4%,图书总印张降低1.2%。从印刷生产情况看也是如此:该年的“黑白印刷产量3.2亿令,较2013年降低3.0%;彩色印刷产量25.3亿对开色令,降低1.2%。”
  由此可见,互联网阅读的发展导致内容印刷业受到冲击是不争的事实。从这点出发,内容印刷企业供应侧的改革势在必行。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书刊印刷企业也在做努力,隶属于上市的出版传媒集团下的书刊印刷企业更不缺乏资金支持,但这些企业改革的步伐迈得还不算大,真正着眼于长远发展,他们应该以江苏凤凰传媒下属的新华印刷为榜样,尝试走得更远些,触角更为宽广些。
  包装印刷需求也不会无止境增长
  在内容印刷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受到严重影响后,印刷人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包装印刷,为此,包装印刷在中国印刷年总产值中的占比也已经从2009年的65%提升至2013年的74.45%,几乎是每年向上增加2个百分点。但必须指出的是:包装印刷的市场需求也不会没有止境,国内包装印刷的产能同样已经是供大于求,2015年不少包装印刷企业的日子同出版物印刷企业一样过得艰难,毫无疑问“去产能”也是包装印刷业的需要。
  影响包装印刷继续增长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几条:
  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包装产品已经相对饱和,继续增量的空间有限。
  中国自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后,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成为过去,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早已呈现物资丰富,消费品充足的状态,现在常见的不是消费者买不到东西,而是供应商如何卖出产品。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受阻,包装产品同步受到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包装印刷物的市场增量将会有限。
  包装印刷产品以准确反映产品,防止运输途中可能导致的损坏为目的,简约包装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子孙万代,节约有限资源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并不希望过度包装,因为这既浪费资源,又导致产品售价的上涨,被拆开后的包装即便再精美大多还是被抛弃。何况包装印刷所需的基本原材料——纸张本身就存在着对森林的砍伐。
  严苛的环境保护法规出台势必提升包装印刷的生产成本,新增成本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他们不会愿意为过度包装买单。
  愈益严苛的环境保护紧箍咒对包装印刷企业的压力尤大。治理,理所当然地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块成本除了企业通过提升效率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消化外,最终无可避免地将转嫁给消费者,伴随着消费者炫富心态、崇尚奢华理念的渐渐退去,以过度包装为荣的想法已成过去,他们需要的是包装盒内的产品而不是包装,除了送人的礼品外,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为奢华包装买单。
  包装印刷的发展既然存在着制约因素,也理所当然地存在着促进因素,那就是市场希望包装企业能够提供更多设计新颖、外观让人刮目的产品,希望通过供应侧的改进,能有更多与时俱进符合消费者理念变化的产品,希望能把以前只能当作垃圾扔出去的外包装稍作变化还可以移为他用,这就得靠我们企业的努力。
  一句话,包装印刷同样存在着供应侧改革的需要,包装印刷依然存在着发展的空间,但这个增量不会无限扩张,更多的是对质的不断提升。
  创造新需求是印刷业的永久课题
  供应侧改革的要求决不仅仅是“去产能”“去库存”的问题,它同样要求生产企业更多地重视创新,重视新产品的开发,这对印刷生产来说同样如此,所以,印刷向文化产业方向延伸发展,由单纯加工生产向集“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生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既是企业为了掌握自身命运求得主动的需要,也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需要。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长期来,印刷业加工生产的市场定位决定着他们处于整个供应链的最低端,缺乏话语权,加之一段时间来,企业发展中对差异化经营的重视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间经常为了竞争有限的印刷业务大打价格战,低价竞争决定着企业难以获得可观的利润,缺乏能力出资去用于产品的进一
相关热门搜索 印刷行业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印刷行业如何顺应供应侧改革)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印刷行业如何顺应供应侧改革)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印刷行业如何顺应供应侧改革)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