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标签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相应问题解析

  当我们徜徉在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时,常常会看到一些洗涤用品、冰激凌食品采用了模内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凭借新颖漂亮的外观、优异的防伪性能,以及环保安全等优势的模内标签正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下面笔者从模内标签材料的基本结构入手,与大家共同探讨模内标签的印刷、印后加工、包装、贴标等制作工艺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模内标签材料的基本结构

  模内标签材料由印刷面层、中间层和胶黏剂层组成。印刷面层的作用是接受油墨,形成彩色图文;中间层支撑印刷面层,给予模内标签材料足够的挺样本印刷度和透明度,确保模内标签材料在高速印刷和高温作用下不易变形;胶黏剂层在高温作用下熔化,使模内标签与容器成为一体。

  一般来看,胶黏剂层有两种结构:平面无网纹结构和网纹结构。无网纹结构的胶黏剂层可直接与毛坯接触,自然排气,适合于面积较小的模内标签。网纹结构的胶黏剂层表面压印了网纹结构,贴标时模内标签与容器之间的气体通过网纹结构的排气通道排气,减少了气泡的产生。此外,胶黏剂层还要求具有抗静电性和爽滑性,以保证模内标签材料的顺利分离,防止单张纸印刷或贴标时出现双张或者多张的问题。

  模内标签材料主要为薄膜类和纸类。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模内标签材料是薄膜类材料,主要为BOPP、PE、PP+PE三种。

  (1)BOPP。此种材料经双向拉伸,表面有特殊涂层,印刷适性好,但在容器上进行大面积地贴标时模内标签容易变形。若容器材料为PE,模内标签材料为BOPP,因两者的收缩率不同,贴标后会出现橘皮现象。

  (2)PE。此种材料未经拉伸,表面需要进行电晕处理,印刷适性较差,并且热烫印后材料变形大,当在PE容器上贴标时不会出现变形。

  (3)PP+PE。此种材料经过单向拉伸,材料表面需要进行电晕处理,印刷适性好,印刷张力稳定。由于材料中包含了PE成分,烫印时要求使用烫印温度较低的烫金箔。此种材料可以获得较佳的贴标效果:表面光滑、不变形、美观大方。

  遇热收缩是多数薄膜的特性,且不同类型薄膜的收缩率不同。当模内标签材料的收缩率与容器收缩率不同时,模内标签易发生变形,容器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形。模内标签材料与容器收缩比例是否匹配对生产工艺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要想获得精美的模内标签装饰效果,模内标签材料与容器材料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模内标签的印刷

  与其他种类的标签相比,模内标签的印刷工艺并不特殊,可以采用凹印、网印、胶印、凸印、柔印等多种印刷方式,模内标签印刷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但模内标签材料应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印刷过程有一些特别注意的事项,下面笔者以卷筒模内标签印刷为例,进行简单的介绍。

  (1)首先确定模内标签的设计稿。模内标签的形状要与待贴标容器的轮廓相匹配,模内标签的厚度在60~100μm。

  (2)待印刷模内标签材料的纸芯管要大一些(如152mm)。因为纸芯管直径越大,靠近纸芯处的材料弯曲变形就小一些,可以改善印刷加工后模内标签的变形情况。

  (3)印刷之前操作人员应确定模内标签的正反面,即印刷面层和胶黏剂层。可以采用检查模内标签材料的表面张力,或用溶剂擦拭材料表面的方法进行鉴别。

  (4)印刷机上要配有材料张力自动控制装置,保持输纸过程中模内标签材料张力的均匀性,确保套印准确。与不干胶标签相比,模内标签在印刷过程中的输纸和收卷张力要小一些。输纸张力过大会使模内标签材料变形,导致后续的印刷套印不准;收卷张力过大会使模内标签材料变形,导致后续的模切不准,出现更多的废品。在实际生产中,收卷张力应尽量小,只要保证收卷时模内标签材料不摆动就可以了。

  (5)印刷机应配有电晕装置。模内标签材料与油墨的结合度主要是由模内标签材料的表面张力所决定的。当模内标签材料的表面张力低于38mN/m时,一定要经过电晕处理才能保证油墨在其表面的附着性。但电晕处理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若电晕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会在模内标签材料表面产生多余的电荷,对印刷甚至模切产生影响。

  (6)印刷机上应配备除静电装置。模内标签的印刷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静电,所以印刷机上要配备除静电装置。此外,合适的温湿度也能减少静电的产生,印刷车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3±2)℃,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模内标签的印后加工

  模内标签的印后加工也是比较关键的,主要包括上光、模切、烫印等工序。

  1.上光

  一般情况下,模内标签都需要进行上光,以提高耐刮擦性、减小摩擦系数,避免贴标时出现带标。笔者建议采用连线上光的方式,这样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2.模切

  由于没有底纸,所以模内标签的模切工艺有别于传统的不干胶标签。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可选择联机模切或切张后模切两种方式。但无论使用哪种模切方式,必须采用经硬化处理的专用钢质模切刀具。在进行单张纸模切时,操作人员首先要保证切张的准确性,避免针位不准使后续的单张模切无法进行。模切时应避免出现毛边或折痕现象。

  3.烫印

  对于模内标签来说,可选择先烫印再上光,也可以先上光后烫印。烫印工艺分为冷烫印和热烫印两种,可视情况来确定。

  冷烫印工艺主要与柔印和凸印相配合。要获得良好的冷烫印视觉效果,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若使用冷烫印工艺,笔者建议采用先冷烫印后印刷的方法,可以利用较厚的墨层来遮盖冷烫印边缘的毛刺,从而获得良好的印刷效果。热烫印的效果受烫印箔、烫印温度、烫印压力和烫印速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热烫印时,应以模内标签材料的特性和烫印箔上的烫印适性为前提,先调整烫印压力,后确定烫印温度。烫印箔上所涂布的热熔胶的熔点要低于模内标签材料热熔胶的熔点,并需要严格控制烫印压力和烫印时间,避免模内标签出现凹凸变形。要获得大面积的烫印效果,笔者并不建议采用热烫印工艺。


相关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 上海豪禾印务有限公司刊登此文(模内标签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相应问题解析)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 如果此文(模内标签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相应问题解析)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此文(模内标签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相应问题解析)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